行业动态
狂赚16.7亿,听说水产人的双十一盆满钵满?
发布时间:2025-11-139月,冻品海鲜商户哭诉:今年生意差到离谱,咋搞,还有一堆货呢!
11月,某电商企业负责人兴奋的表示:“我们的直播间现在都是日播,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,尤其是生蚝、对虾和即食海参,开售首日即告罄。”
线上渠道这么赚钱!大家都盆满钵满了吗?
逐渐冷淡!
今年的双十一并不寻常
今年是第17个“双11”。
与往年相比,其最大亮点是 “首个 AI 全面落地的双 11”。AI 技术不再是单纯的营销噱头,而是深度渗透电商全链路环节,覆盖商家经营、消费者体验、流量匹配等多个维度。
天猫双 11 首次实现 AI 全面应用,天猫总裁刘博透露,平台算力提升 40 倍,用户行为感知周期从半年延长至 10 年,商品推荐精准度大幅提升,带动购买效率上涨 25%。
京东以 “超级供应链” 为核心,在 3C、家电等优势品类试点 “AI 导购 + 极速达”模式,持续优化用户体验。
抖音则依托豆包大模型接入商城,推动“对话即购物” 新模式成型。
然而消费端的感受却截然不同,双 11 的玩法复杂度虽有所降低,但营销套路依然层出不穷,“不买也罢” 的声音近年愈发普遍。
集体爆发!
源头直发与地域特产成为“显眼包”
消费决策核心正在改变
尽管双十一消费热情趋于平缓,但头部平台释放的关键数据仍表现突出:
京东生鲜海产源头直发商品销量同比增长超 100%,通过“产地直供 + 平台赋能” 模式,将舟山带鱼等地理标志产品快速送达全国,江浙沪实现次日达、全国 3 天内送达。
天猫超市海鲜类目涌现多款百万级爆款,赶海弟淡干虾皮热卖超 100 万件,鲜驰 1020 大虾、缤鲜头籽北极虾跻身销量前十,低价引流与品质保障双线发力。
快手、拼多多聚焦产业带深耕,大连海鲜在快手平台销售量同比增长近 40%,拼多多部分商家日订单量破万单,动销店铺数量较日常翻倍。
从9月“时令海味卖货王争霸赛”的独占鳌头,到持续领跑“双十一”促销季。连云港赣榆海鲜成为年度最大黑马。
双十一大促期间电商交易额高达 16.7 亿元,快递上行量突破 1161 万件,平均每秒钟就有 3-5 个包裹发往全国,对虾、带鱼、海参等核心产品网上销售量稳居全国第一。
某电商企业负责人兴奋地表示:“我们的直播间现在都是日播,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,尤其是生蚝、对虾和即食海参,开售首日即告罄。”
大连海鲜持续领跑,海参、大虾、扇贝、藻类成为热销主力,开海至双十一大促期间,当地商家日均销售额平均增长 20%,今年双十一开启以来,快手电商平台上,大连海鲜类产品的销售量同比增长近40%。快手平台预测开海到春节销售规模将破亿,拼多多平台称,预计大连海鲜今年冬季至春节的销售有望实现指数级增长。
舟山带鱼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京东京喜源头直采的 200 万斤野生带鱼上线即热销,合作企业舟山市中浩水产借助双螺旋速冻技术(30 分钟锁鲜),相关深加工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50% 以上,未来 3-5 年营业额有望翻番。
海鲜产品的消费分布呈现 “沿海深耕、内陆崛起” 特征,东南沿海消费者对优质海鲜认可度最高,部分海鲜企业通过西南前置仓布局,让内陆腹地消费者也能享受到 “朝发夕至” 的鲜美。
GMV “隐身” 背后
类目增长逻辑生变
增长核心从 “流量红利” 转向 “供应链红利”,
谁能打通产地直采、冷链保鲜、品质溯源全链路,
谁就能掌握主动权。
消费决策从 “价格敏感” 转向 “价值敏感”,
地理标志、新鲜度、便捷性、可溯源性,
成为比低价更重要的决策因素。
销售渠道从 “单一平台” 转向 “全域布局”,产业带商家通过多平台组合拳,既能依托京东、天猫触达主流消费群体,也能借助快手、拼多多下沉市场,实现销量最大化。
电商渠道“红气养人”,线下渠道却正在经历新一轮“冰河世纪”。9月初,上海渔博会对外公布展会3天线上成交额近3000W,成绩亮眼;同月下旬,就有冻品海鲜商户反映,今年线下生意惨淡,经营压力巨大。
线上线下两极分化,电商已成冻品行业确定性增长渠道。发现增长,抓住增长,是所有企业必学的生意经。
未来,随着冷链物流持续完善、产地品牌化深入推进,水产海鲜类目线上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,“更鲜、更便、更优” 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方向。


